中国茶成功申遗 喝茶的好处,你了解多少?******
日前
“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”项目
正式列入
联合国教科文组织
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
作为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,从唐代茶圣陆羽撰《茶经》始,至清末程雨亭的《整饬皖茶文牍》止,我国古代诞生茶书超百种,种植、采收、烘焙、烹制、品鉴无所不研,形成了绵延千年、厚重博大的茶文化。
18世纪末,中国茶树在印度、斯里兰卡等地种植成功,迄今为止,全球种茶国家已达60多个,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亿人钟情于饮茶。中国茶,万里飘香。
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的有机茶叶基地
无人机照片,5月13日 新华社记者江文耀 摄
茶叶的分类及功效
根据茶叶的制法以及品质特征可以将茶叶分为绿茶、红茶、白茶、黑茶、青茶、黄茶。
绿茶是未经发酵的茶(发酵度为零),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,性寒凉,有清热、利尿的作用。绿茶中含有的茶多酚、儿茶素、叶绿素、咖啡碱、氨基酸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。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分对防衰老、防癌、抗癌、杀菌、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,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。常喝绿茶可抗辐射,美白,保持肌肤细嫩,有助于醒脑提神。
红茶是以茶青为原料经萎凋、揉捻、发酵、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,属前发酵的全发酵茶。红茶性温,擅温中驱寒,非常暖胃,可以帮助体质寒凉的人来驱除寒气。此外,红茶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,具有抗酸化作用,降低心梗的发病率。
白茶是从茶树摘取一芽一叶、大小均匀、芽叶成朵的鲜叶为原料,经萎凋、干燥工序加工而成,属轻微前发酵茶。白茶抗氧成分含量比绿茶高出3倍之多,能更有效中和游离基,至今仍被认为是自然界最强的抗氧化植物。白茶中含有较多茶氨酸、黄酮类物质,同时自由基含量低,是抗衰人士的首选。
黑茶一般是采摘一芽五、六叶较粗老的茶鲜叶为原料,经杀青、揉捻、渥堆发酵、干燥等主要工艺流程制作而成,属后发酵的全发酵茶。黑茶中最主要的是维生素和矿物质,另外还有磷脂、氨基酸、糖类等物质。这些对于帮助人体消化、调节脂肪代谢是非常有效果的。另外,黑茶还能改善肠道微生物环境,具有顺肠胃的功能。
黄茶是以茶青为原料经过杀青、揉捻、焖黄、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,是轻发酵茶。由于黄茶在焖黄工艺中,产生了大量的消化酶,尤其对脾胃最有好处,因此是脾胃虚弱人士的最佳选择。黄茶中富含茶多酚、氨基酸、可溶糖、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物质,对防治食道癌也有明显功效。
青茶又称乌龙茶,是以茶青为原料经萎凋、做青、杀青、揉捻、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,介于不发酵的绿茶和全发酵的红茶之间, 属前发酵的半发酵茶。青茶最突出的功效就是分解脂肪,因为茶中的主成分--单宁酸,证实与脂肪的代谢有密切的关系,而且实验结果也证实,青茶的确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,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减肥茶。
适当喝茶,益处多多
喝茶有助于抗氧化。茶叶中的茶多酚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,是人体多余自由基的清除剂。研究表明,1毫克茶多酚清除人体有害的自由基效能,相当于9微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,也就是SOD;而且,茶多酚抗氧化作用比维生素E强18倍。
喝茶可以提神醒脑,利尿解乏。茶叶中的咖啡因对人体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,它能增强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,使人精神振奋,增加思维和记忆能力。喝茶还会刺激肾脏,让尿液迅速排出体外,提高肾脏的滤出率,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的停留时间。
图源:摄图网
喝茶有助于降脂、消化和减肥。通俗地说,喝茶就是能“刮油”。茶叶中的咖啡因、维生素B1、维生素C都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,帮助消化。茶中含有的芳香族化合物也可以溶解脂肪,防止脂肪在体内积滞。
喝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。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的能力。临床研究证实,对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引起的轻度放射病,茶叶提取物治疗的有效率在90%以上;对血细胞减少症,茶叶提取物治疗有效率达81.7%。
健康饮茶需要注意什么?
虽然喝茶的好处有很多,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,不当的喝茶方式还有可能会伤身,应该尽量避免。
尽量不要空腹喝浓茶。空腹饮浓茶时会抑制胃液分泌,妨碍消化,甚至引起心悸、头痛、胃部不适等“茶醉”现象。
不要喝太烫的茶。茶不能在过烫时饮用,否则可能烫伤口腔和食道黏膜,造成溃疡,增加食管癌、胃癌风险。
尽量避免在睡前和饮酒后喝茶。茶会使精神兴奋,可能影响睡眠。茶还有利尿作用,睡前饮茶容易夜间尿频,影响睡眠质量。茶叶有兴奋神经中枢和利尿作用,醉酒后喝浓茶会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。
不要一把茶叶泡一天。茶叶冲泡时间过长,茶香和口感都打折扣,其中的营养成分也会丢失。搁置时间太久,还容易被污染,产生较多微生物。
来源:经济日报、新华社、北京健康教育、中国茶叶学会、生命时报、健康时报
整理:刘雪洁
【活力中国】中新财评:升腾的烟火气,彰显中国经济活力******
中新网1月13日电 (中新财经记者 宋宇晟)新年伊始,“烟火气”成了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词汇。人们感叹,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。
商圈广场霓虹闪烁、春运途中熙熙攘攘、旅游景区游人如织……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,居民出行、线下消费等逐步增多。
消费市场有序恢复。元旦假期,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的粮油食品、饮料、日用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.3%、10.2%、2.6%。跨省游、长途游需求明显增长,热门旅游目的地酒店住宿率和预订率持续提高。机构数据显示,元旦三天电影票房突破5.5亿元,全国影院营业率达到85%,创10个月以来新高。据商务大数据监测,“2023全国网上年货节”前5天网络零售额达2080亿元,比上届同期增长4.7%。
出行人数显著提升。1月7日,为期40天的2023年春运大幕开启。官方预计,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.95亿人次,比去年同期增长99.5%,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.3%。春运首日,全国铁路、公路、水路、民航共发送旅客3473.6万人次,环比增长11.1%,比2022年同期增长38.9%。一些返乡热门线路的火车票再现“一票难求”,旅客出行半径达到三年来峰值。
随着中国有序恢复公民出境旅游,出境游持续升温。多家航司加密部署国际及地区航线,一些国家对中国游客发出“隔空”在线邀约,欢迎中国游客到访。
消费潜力深度激活。临近春节,多地密集发放各类消费券,涉及餐饮、家电、文旅、百货、汽车等多领域:1月6日起,郑州市1500万元家电消费券正式发放;1月10日至2月28日期间,沈阳市发放1亿元新春消费券;天津市第二期“津乐购”消费券发放活动1月11日正式启动,总计发放1.15亿元;湖北省也将发放2023年“惠购湖北”消费券……
同时,为激发小微市场主体活力,突出惠民主题,多地通过线上平台发放小额通用消费券、外卖券。为推动春节文旅消费复苏,酒店、景区等文旅专属消费券也应运而生……
人们消费活动热度的攀升预示着经济活力的复苏。中国经济韧性强、潜力大、活力足,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。经济学家普遍预计,2023年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,中国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会加快恢复,经济活力会加速释放。
今天的中国,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。升腾的烟火气,寄寓着人们对新一年的愿景,更彰显着中国经济的活力。(完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![]() 彩神彩票app地图 |